“熬了1584天,熬不下去啦” 一条微博让全网揪心,警方赶到时博主已经……
近日,一名网友“@旅行的孤独风”发布了一条微博:“当你们看到这条微博,我已经走了……”
据警方消息,该网友遗体已被找到。
此前,“@旅行的孤独风”曾发微博自曝患有抑郁症。其关注的3人中包括患有抑郁症并自杀的微博网友“@走饭”。
1
12月12日23:59,“@旅行的孤独风”通过定时微博发送消息称:
“当你们看到这条微博,我已经走了,我熬过了1584天,终于在今天凌晨结束了,谢谢各位,我熬不下去啦,所以我走了。对不起,各位,我还是撑不下去。 ”
不少网友看到这条消息后试图联系微博大V、警方账号报警,表示对博主的担忧。
12月13日,微博大V“@江宁婆婆”发文称,“经过北京广州深圳三地警方艰苦工作,已经找到孤独风朋友的遗体。他选择了非常决绝的离开方式,没有给我们救援的机会。”
12月15日,警方向记者透露,其家属曾报警。
2
记者注意到,“@旅行的孤独风”曾在今年11月发布《抑郁症的第1571天》 《抑郁症的第1576天》 两篇文章,自曝患有抑郁症。
12月7日,这名网友发微博称:“离死亡的时间越近,心越趋向平静,死亡在我看来,就像去吃个饭,区别只在于吃饭需要视觉味觉和嗅觉,死亡不需要任何感觉。 ”
其关注的3人中包括了患有抑郁症并自杀的微博网友“@走饭”。
截至2018年12月17日上午10时,@走饭 最后一条微博评论数已超过149万。
3
@江宁婆婆 在发布消息时说:“我必须再说一次,要正视抑郁症是一种疾病,及时就医治疗,绝大多数抑郁症是可以好转治愈的。愿天堂没有抑郁症。”
随着信息的发达,近年来,人们对抑郁症这个词并不陌生,生活里也常常听到有人把“我抑郁了”挂在嘴边。
但你真的了解抑郁症吗?当你身边的亲友得了抑郁症,你会不会因为误解而好心办坏事,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?
关于“抑郁症”
你可以了解以下一些小知识:
01 抑郁是正常情绪 抑郁症是疾病
▶ 误解:抑郁了 = 抑郁症
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生物心理学博士李世佳(影歌)曾写过:“很多人常常把抑郁和抑郁症相混淆——这导致当人们想到抑郁症时,脑中浮现的都只是日常生活的难过悲伤情绪,却不理解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类综合征。”
按照现在的医学观点,抑郁、焦虑本是人类正常的情绪,但抑郁发生积累,出现长期(为期两周以上)的严重抑郁时,这种正常情绪就演变成抑郁症,或称之为重性抑郁障碍。
在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教授看来,抑郁症有两个核心表现:一是怎么也快乐不起来,情绪低落;二是以前很感兴趣的东西,现在兴趣下降或者丧失。当这两种症状持续两周时,就要警惕抑郁症。日常大家口头说的“抑郁”和“抑郁症”并不一样,抑郁症患者无论在什么活动中都感受不到快乐。
谁都会有抑郁的状态,就好像人们有急迫的任务需完成时,一定会焦虑一样。抑郁症是一种疾病,需要专业医生根据严重程度、病程来诊断。
02 抑郁症会“潜伏”
▶ 误解:你这么开朗,怎么会得抑郁症,是胡思乱想太多了吧
抑郁症的治疗难点在于,它会“潜伏”——特别是存在双相情感障碍的人,对外部环境较常人敏感,很容易进入兴奋状态而丝毫不见抑郁,但一有风吹草动,立即陷入绝望情绪。这种时好时坏的状态,会让患者感到自己并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,从而不去求医问药。
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容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发作(就是平常所说的抑郁症)。两者虽然都属于心境障碍,但在治疗原则上显著不同。如果按照抑郁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,一是对抗抑郁药物有抵抗而让人感到难治;二是解除抑郁后会导致转向躁狂,发病频率明显加快。发作频率越快,治疗难度越大,患者自杀风险越高。因此,研究普遍认为,双相情感障碍的自杀率高于抑郁症。
03 源于大脑功能异常 需药物治疗
▶ 误解:纯属性格或心理问题,没必要吃药
有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性格缺陷导致,以为凭借意志就能够战胜疾病,却忽视了精神疾病源于大脑功能异常这个事实。目前研究显示,抑郁症与遗传、体内生化系统的不平衡、大脑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变化以及其他的躯体疾病都有关系,社会环境、人格心理等只是发病原因之一。
抑郁症其实和高血压、糖尿病一样是种慢性病,需要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。“许多人害怕抗抑郁药物有成瘾性,其实这类药物是不成瘾的,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并不是药物依赖。”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理科医生王相兰介绍,只要接受正确治疗,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是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的。
但要注意的是,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都是处方药,务必严格遵循医嘱、在确诊的前提下服用,不要觉得“心情不好”就去吃!
04 压力大者需注意 冬天、春天多发
抑郁症患者群体以女性居多。
广东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石岐门诊部医师在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,抑郁症多发于中青年上班族或退休老年人,中青年因为工作、家庭的压力,容易患上抑郁症;而退休老人无法适应退休后的“无所事事”,也会导致情绪低落,继而引发抑郁症。
深圳康宁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杨海晨接受采访时表示,冬天是抑郁症发病顶峰期,春天是多发期。因为这类人群对气温、气压、甚至是湿度的变化都会异常敏感,而这个季节气温多变,而且春天气压低,容易引起人体大脑激素分泌失调,导致疾病加重。或者因为有的患者觉得天气好,心情变得开朗,便擅自停药,也容易导致旧病复发。
05 如何正确对待抑郁症
▶ 误解:抑郁症是精神病、一时想不开
目前整个社会最大的认识误区在于,没有将抑郁症当成一种普通病来对待。“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精神病,病耻感是抑郁症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的最主要原因。”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表示,“最科学的对待就是接受和理解,就好像接受身边高血压、糖尿病的朋友一样。要理解,他们并不是一时想不开。”
患上抑郁症,必要时要坚持药物、心理治疗,同时可以通过运动来辅助治疗。
想更直接地了解抑郁症
可以花4分钟看看
世界健康组织(WHO)的抑郁症宣传片
《我有一只黑狗,名字叫抑郁症》
↓↓↓
请多多关心自己、家人和朋友
了解和正视“抑郁症”
来源:南方都市报(nddaily)记者 向雪妮 王琦 综合 @人民日报
注意身心健康,如有症状请及时治疗